首页 > 研究进展 > 研究成果
本研究依托上海优生儿童队列招募正在备孕的育龄期女性,收集尿液样本进行有机磷(organophosphates, OPs)和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 PYRs)尿液代谢产物的检测,通过一年的前瞻性电话随访并收集女性的备孕时间(Time to pregnancy, TTP)及怀孕情况。研究共纳入615名女性,OPs和PYRs主要代谢产物的检出率均>90%。我们发现在总人群中以DETP水平(OPs代谢产物)下四分位数的女性为参照,DETP水平处于上四分位数的女性中存在TTP显著延长(FOR=0.68, 95%CI: 0.51-0.92)和不孕风险增加(OR=2.17, 95%CI: 1.19-3.93),相关性在未生育过的女性中更为明显;在研究总人群中3PBA(PYRs代谢产物)与女性TTP和不孕无统计学意义,但在未生育过的女性中以3PBA水平下四分位数的女性为参照,3PBA水平处于上四分位数的女性中存在TTP延长(FOR=0.72, 95%CI: 0.53 -0.98)和不孕风险增加(OR=2.03, 95%CI: 1.10-3.74)。本研究首次提供人群研究证据,提示育龄期女性OP和PYR暴露普遍,OP和PYR暴露可能引起女性的生育力下降,表现为TTP延长和不孕风险增加且影响在未生育过的女性中更为显著。
有研究表明,出生时白细胞端粒长度(LTL)与晚年对各种疾病的易感性有关,新生儿LTL受子宫内环境的影响。全氟烷基和多氟烷酸类化物质(PFAS)作为一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在商业和家庭中广泛应用,并且能够在怀孕期间穿过母胎屏障。我们假设宫内暴露于PFASs可能通过增加氧化应激来影响胎儿LTL。为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对来自前瞻性队列的581名新生儿的脐带血进行了LTL、PFASs浓度和活性氧(ROS)测定。我们的结果表明,对于LTL和ROS的影响,全氟辛烷磺酸(PFDA)/全氟十碳羧酸PFDA)与性别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在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PFOS或PFDA浓度的最高四分位组与最低四分位组的的女性新生儿相比,PFOS或PFDA高浓度组女性新生儿LTL显着缩短(PFOS: 0.926±0.053 vs 0.945±0.054,P = 0.023; PFDA: 0.919±0.063 vs 0.940±0.059,P = 0.011)并且ROS水平更高(PFOS: 252.9 ± 60.5 [M] vs 233.5 ± 53.6 [M], P = .031; PFDA: 255.2 ± 62.9 [M] vs 232.9 ± 58.3 [M], P = .011)。女性新生儿的ROS水平与LTL呈负相关(β= -1.42×10-4,P = 0.022)。通过中介分析得出,PFOS对女性LTL的影响中约13%是通过ROS介导的。然而,在男性新生儿中,未观察到PFAS,ROS和LTL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女性宫内,PFASs对胎儿端粒生物学系统的“编程”作用。
胎儿期维生素D浓度与婴儿生长、肥胖或神经发育无关。维生素D浓度及其机制通路在肥胖早期起源中的作用尚待阐明。
三氯生(Triclosan, TCS)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剂,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动物研究提示TCS暴露与胰岛素抵抗和代谢性疾病可能有关。但TCS对孕妇妊娠期糖尿病(GDM)发生风险的影响尚不清楚。这项研究发现GDM患病率为12.7%,97.9%的孕妇尿样中可检出TCS(≥0.1ng/ml)。孕妇尿TCS水平与GDM患病率呈正相关,校正孕前肥胖等混杂因素后,无统计学意义。母亲TCS高暴露组其女婴出生体重高于TCS低暴露组,母亲TCS水平与男婴出生体重未见相关性。研究结果提示TCS暴露可能与GDM患病风险增高相关,与女婴出生体重增加相关。TCS可在孕妇人群中广泛检出,该研究为预防妊娠期糖尿病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科学线索。
三氯生(Triclosan, TCS)是人工合成的广谱抗菌剂,是常见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之一。自1972年起TCS被广泛应用于个人护理产品(如抗菌皂、手部消毒剂、牙膏、化妆品)、日用消费类产品、医疗用品(如牙科类耗材、医用杀菌剂等)、家居清洁用品、塑料复合砧板、食物包装材料和某些抑菌玩具中。TCS可经皮肤及口腔、消化道黏膜吸收入体内。这项研究发现98.2的孕妇尿样中可检出TCS(≥0.1ng/ml),孕期TCS暴露与孕妇血FT4和新生儿脐带血FT3的降低有关。结果揭示了TCS可能引起孕妇和新生儿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存在潜在的人群健康不良效应。
PFAS是一类有免疫毒性的化合物,然而前期研究结论尚不一致。本研究基于上海市一项出生队列研究,对687名儿童跟踪至2岁,关注2岁内特应性皮炎的发病情况。结果显示产前暴露于PFOA,PFDA,PFDoA和PFHxS显着增加了女孩在出生后24个月内发生特应性皮炎的风险。此外,AD与产前暴露于PFNA之间的关联接近统计学意义。
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s)是一种持久性的合成化学物质,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经常在人体中检测到。在大鼠中,PFASs可干扰发情周期。在人类中,月经被认为是女性生育能力的代表,周期性月经在没有怀孕的子宫内膜脱落和胚胎植入准备中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发现孕前妇女中自述月经周期不规则多于高检测出浓度的PFOA、PFOS、PFNA、PFHxS有关,因此某些PFASs女性月经异常存在关联。
睡眠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和免疫功能很重要。本研究目的是探索睡眠障碍是否与中国幼儿的过敏性疾病风险有关。本研究纳入中国上海566名儿童,通过拓展版的婴儿睡眠简短问卷进行评估,同时收集一年内四类变应性疾病(喘息、湿疹、食物过敏、变应性鼻炎)的资料。本研究结果显示四种变应性疾病中至少一种的患儿占23.3%。打鼾与过敏几率的增加显著相关(调整OR = 1.95;校正潜在混杂因素后,95% CI: 1.17, 3.26),湿疹(OR = 1.83, 95% CI: 1.03, 3.23)和食物过敏(OR = 4.31, 95% CI: 1.23, 15.14)。夜间觉醒≥2次每晚与食物过敏的风险更高(或= 3.92,95% CI:1.00,15.35)和喘息(或= 6.16,95% CI:1.28,29.74)。因此,在中国儿童一些睡眠障碍的存在与其发生过敏性疾病较高风险有关。
双酚A (Bisphenol A, BPA)是一种新兴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广泛存在于日常消费品和周围环境中。这项研究发现,尿液BPA高浓度组孕妇,75g-OGTT中2小时血糖水平降低,GDM患病率更低,婴儿出生体重和Ponder指数也更低。提示孕妇BPA暴露与孕妇血糖水平及妊娠期糖尿病发病风险负相关,与胎儿出生体重、Ponder指数降低呈弱的相关性。BPA可在普通人群中广泛检出,孕妇人群普遍暴露,本研究结果对BPA与妊娠期内分泌代谢疾病的相关性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新生儿白细胞端粒长度(LTL)的设定可能对整个生命周期的端粒动力学有重要影响。然而,其决定因素却鲜为人知。激素在怀孕和分娩期间起着重要作用。我们假设暴露于激素可能会影响胎儿端粒生物学系统。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对来自一项前瞻性研究的821名新生儿脐血进行了皮质醇、雌二醇、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和活性氧(ROS)检测。在考虑新生儿LTL潜在决定因素的影响后,DHEAS浓度增加10倍与新生儿LTL T/S比值增加0.021相关(95%置信区间:0.009-0.034,P = 0.0008)。然而,在皮质醇或雌二醇和新生儿LTL之间没有发现关联。正如预期,相比于ROS较低水平的新生儿(ROS≤260 mol/L),ROS水平较高(ROS>260 mol/L)新生儿的LTL较短(P=0.007)。并且,DHEAS与ROS也呈负相关(P<1×10-4)。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暴露于DHEAS可能对新生儿端粒生物学系统产生“编程”效应。
早产(PTB)是全球新生儿死亡率和发病率的主要因素。然而,PTB的病理生理过程尚不清楚。我们对胎盘源性MHC I类链相关基因A(MICA)中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可能干扰胎盘发育从而导致PTB的假设进行了验证。在一项中国汉族的127名早产儿和634名足月儿的病例对照研究中,对MICA中19个选定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基因分型。我们发现rs2256318变异体的纯合子与PTB风险的显著增加相关(与g/g基因型相比,a/a的校正比值比为6.97,95%置信区间为2.34-20.74,p=0.001)。此外,rs2256318的a/a基因型与新生儿胎盘重量下降有关(β=-25.331;p=0.033)。进一步分层分析显示,在女性人群中,rs2256318的A/A基因型与PTB风险增加相关。同时,我们观察到多态性rs2516448与性别之间的存在交互作用(P = 0.04)。病例与对照组中单倍型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我们的结果表明,MICA中rs2256318的多态性可能通过干扰胎盘发育而导致PTB。这些发现需要在更大人群及多种族人群中进一步的验证。
PFAS是一类广泛应用的化合物,他们潜在的健康影响值得关注,特别是对胎儿而言。然而,国内研究尚不明确。本研究针对上海市2011-2012年出生的687名新生儿脐带血进行检测,分析其中10种PFAS 的浓度。研究发现PFOA暴露水平最高,其次为PFOS。母体因素包括母体年龄,体重指数,孕龄,经济状况和教育水平以及鱼和小麦的消费量与脐带血中PFAS浓度显着相关。 根据血浆PFAS水平使用危险商(HQs)方法进行的风险评估表明,对当地新生儿的发育毒性尚无潜在的顾虑。 本地产前暴露于PFAS的独特特征,表明PFOA由于其广泛使用和污染而成为人类的主要暴露。 应特别注意高PFOA暴露和确定潜在决定因素,作为未来风险管理计划和该领域行动的优先事项。
随着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维生素D(VitD)的非骨骼效应的重要性,人们越来越关注早期的VitD状态。然而,新生儿的VitD状况和影响因素以及中国上海VitD水平仍不清楚。本研究在上海两家医院共选出了1030名孕妇。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位于北纬31度。通过LC-MS-MS测量脐带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的浓度,并使用问卷收集信息。中位脐带血清25(OH)D浓度为22.4ng / mL;低于20 ng / mL的浓度占参与者的36.3%,浓度低于30 ng / mL,为84.1%。多变量逻辑回归模型显示,低25(OH)D状态的决定因素在秋季或冬季出生,缺乏与VitD相关的多种维生素补充。秋季(95%CI,1.1-2.6)和冬季(95%CI,1.1-2.5)出生的相对风险为1.7(p <0.05)。怀孕期间每天多次补充VitD相关的多种维生素可降低VitD缺乏的风险[VitD补充剂调整OR(aOR)= 0.6,95%CI(0.45-1.0)](p <0.05)。VitD缺乏和不足在中国上海的新生儿中很常见,并且与季节和VitD补充剂独立相关。我们的研究结果可能有助于未来纠正上海母亲及其新生儿低水平25(OH)D的努力。
微信公众号:上海优生儿童队列
Copyright 2019-20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命早期健康研究院 - All rights reserved.